色的天空都要被映得亮了起来……在这样的光华之下走过,只怕连脸上的毛孔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,简直连黑夜本身都被完全驱除了,完全失掉了夜的韵味。

哪怕只有一家店铺,挂出了这样的玻璃灯笼,也足够让人惊叹的了,而黄景秀看到的,却是这一条街上,几乎所有店铺,或者多,或者少,都挂着同样的灯笼招徕顾客。这怎么能不让她发出‘东风夜放花千树’的赞叹呢?即便没有烟花,这乍然升起的星光,难道不比焰火更加璀璨绚烂吗?比起上元夜那需要细心品鉴的朦胧灯火,此时的买地玻璃灯,是如此的简单直接,却又带着不可违逆的气势,好像一下就席卷了她对于黑夜,对于灯火的认知!

仔细想想,这还不是买地的上元夜,而是他们日常随处可见的一个晚上啊!

“其实耗费的烛火,和从前比还要更省了一些,之所以这样光亮,完全是因为高透玻璃的价格开始下降的缘故——”

一如既往,金娥贴心地充当了黄景秀和买地之间的桥梁,作为一个也曾在买地之外生活,只是早来了几年的活死人,她很明白黄景秀诧异的点在何处。“以前倒也不是没有人想做琉璃灯笼,但是,透光度没有这么好——做琉璃瓦用的那种琉璃,和这种高透玻璃是不能相比的。”

琉璃瓦这个东西,在万州实在是非常稀奇的,就算是整个川蜀,能用得起琉璃瓦的人家也不多——这里说的用得起,是指在屋舍的瓦片中夹杂着一两片琉璃瓦,在书房、卧室的上空,方便平日透光,形成一种犹如天窗的效果,想要通铺琉璃瓦,这个耗费哪怕是皇家都承担不起,琉璃瓦是很沉重的东西,而且往往是泛彩光、带颜色的,以五彩晶莹为贵。至少,在黄景秀的见识里是如此。

如果烧不出五彩,那就是一种灰扑扑的温润的白色,也有个名字叫做‘药玉’,这种颜色可以用来做摆件,不过,无论如何,琉璃有一个特点,那就是昂贵而沉重,不论怎么烧,都是非常非常昂贵的东西,运输也不容易。和买地这里这种便宜的,高透光的玻璃,虽然都是烧出来的,但可以说完全不是一种东西了。

黄景秀虽然之前也听说过买地的玻璃,并且在丰饶县见到了玻璃窗户,但是,她当时还没有把玻璃窗户和玻璃灯联系在一起,直到见到了这样光澈

章节目录